界首市位于安徽省的最西北边陲,与河南省交界,是安徽省9个县级市之一,面积是667.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3.9万,辖3个街道、15个乡镇。是全国知名的彩陶艺术故里、剪纸技艺之乡、绿色能源基地,也是全国绿化模范市、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安徽省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明显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国家创新型县(市),更是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界首历史悠久,古称“养城”,拥有全国唯一以皇帝谥号命名的城镇—光武镇;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界首划界,始称“界沟驿”;抗战期间,界首因为没有燃起战火,一时商贾云集,十分繁荣,1947年解放的时候号称“小上海”,建立界首市。界首交通便捷,漯阜铁路、宁洛高速穿境而过,拥有沙颍河、泉河两条黄金水道,通用机场将于今年6月建成,也是阜阳市唯一,郑合高铁在界首设站,拥有始发上海、合肥等地的班次,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也是阜阳市唯一的,开通高铁始发站的县级城市。
一、经济发展强劲
界首始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坚持以产兴城、产城融合。2022年,界首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1.5亿元,增速5.6%,增速居阜阳首位、全省县域第13位。县域经济总量进入全省20强、居第19位。2023年一季度,界首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7项主要指标居阜阳市第1位,季度考评居阜阳市首位。连续6年在“党建+发展”考核以及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居阜阳市第1位。连续4年进入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十强县(市)、发展增速十快县(市)行列。连续5年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前十。界首高新区在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第12位,位居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第5位,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考核评价中居首位,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基地) 建设成效评估全省首位,连续3个季度获全省投资“赛马”先进激励表彰,连续5年获省级重点项目推进工作考核先进表彰。
二、科技创新领先
界首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先进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市等荣誉。界首先后有8家院士工作站、14家博士后工作站、77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规上企业340家,高新技术企业128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1%,成功跻身“百城百园”行动计划,入选“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8.4件,超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5家,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公示45家。指导企业申报并获批阜阳市技术创新中心试点2家、阜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阜阳市企业研究开发中心9家;组织3家企业申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天助纺织获得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第四批),是阜阳唯一(全省四个)。今年阜阳市被认定安徽省新产品21个;银河皮革入选国家2022年第七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示名单,实现阜阳市零的突破;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功能性生态皮革项目荣获2022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填补了全阜阳市在制造业单项冠军领域的空白。
三、产业特色鲜明
目前,界首已形成“159”园区建设发展格局,为再生铅再生锂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再生塑料产业、再生铝再生铜产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平台。其中:“1”是指高新区。2022年界首工业产值达882亿元,其中高新区达到841亿元,同比增长15.17%,占总产值的95.4%。结合高新区的建设,界首着力打造“四区联动”,一是国家特色高新区,力争今年获批,届时将是阜阳市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是安徽自贸区蚌埠试验区阜阳联动创新区,目前已经正式获批,并扩区至25.22平方公里;三是省级科技自主创新区;四是综保区,相关工作都在高效有序推进。同时,界首高新区在安徽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中先后6次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2022年度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测统计综合排序第3;2022年全省高新区综合评价第5名;2022年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排名靠前;2021年度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考核第一档第1名;2021年度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安徽省资源循环利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成效评估居全省首位。
“5”是指5个科技园,分别是田营科技园、光武科技园、北城科技园、西城科技园、东城科技园,其中有四个园区是以循环经济产业为主导得园区,5个科技园的产业特色和体系都十分鲜明。田营科技园以再生铅再生锂的回收加工,再生铅蓄电池、锂电池生产为主导。规上企业23家,战新企业7家。2022年电池综合循环利用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10亿元、增长17%,完成税收12.3亿元。目前,天能电池、南都电源、骆驼电池、雅迪集团4家上市公司在田营科技园建设生产基地,其中天能公司生产的铅蓄电池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0%;南都集团生产的储能电池供应于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骆驼集团生产的汽车电子打火动力电池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光武科技园以再生塑料产业为主导,塑料颗粒年产达到260万吨,就地转化20%,其余80%提供给全国各地。规上企业49家,战新企业4家。2022年再生塑料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15亿元、增长17.7%,完成税收2.6亿元。目前已形成再生PE颗粒-管道、再生PET颗粒-化纤、再生PVC颗粒-雨鞋的三大产业链条,是全国最大的再生塑料改性颗粒生产基地、产业链最长的再生化纤基地,再生塑料产业也是界首的第二大产业。西城科技园以再生铜、铝产业为主导,产品主要用于光缆电缆、医疗器材等方面,规上企业 38家,战新企业4家。年产值达108亿元,完成税收4.2亿元。再生铝产业,聚焦高端发泡铝板、泡沫铝、合金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品,已初步形成铝基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同时培育形成粮食机械、特种装备、电机装备、特色机械四大优势领域,产业特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云龙粮机生产的机械份额占全国中储粮系统的70%。北城科技园以再生塑料产业为主导,生产HDPE管材、雨伞、压延等产品,规上企业33家,战新企业6家。年产值达69亿元,完成税收1.3亿元。东城科技园以绿色食品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导,规上企业72家,战新企业16家。年产值达138亿元,完成税收2亿元。东城科技园以可降解新材料、绿色健康功能性食品、纺织服装为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00亿元。是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知识产权规范市场。
“9”是指分布在9个乡镇的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园发挥孵化器功能,待项目做大做强之后再移植到科技园内。9个创新创业园各具特色、错位发展。其中:泉阳创新创业园致力于打造1个百亿渔具产业园,产品全部用作出口;大黄创新创业园以绳网生产为主,已形成完整生产体系,是皖北最大的绳网基地;王集创新创业园围绕循环经济产业,主要发展汽车拆解项目;戴桥双创园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陶庙双创园以服装纺织和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顾集双创园以仿真绿植和电子为主导产业;砖集双创园以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为主导产业;任寨双创园以绿色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新马集双创园以再生塑料的初加工为主导产业。
四、营商环境优质
坚持经济工作的重心是企业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近年来,界首市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在全市上下构建企业家社会,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包容企业家、宽容企业家的社会氛围。通过定期开展企业家沙龙、企业家早餐会、“三个在企”活动,听取企业家的心声和诉求,清单化、闭环式解决企业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22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35.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拿出12亿元兑现对企业的奖补政策,拿出7000多万元为企业争取“三重一创”扶持资金。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助企业积极对接银行,为企业纾困解难。通过担保和反担保的方式为企业争取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资金,截至今年4月,累计支持企业52家,对接融资需求2.9亿元,为32家企业担保1.4亿元。三是破解土地制约,界首仅占阜阳市6.6%的土地,土地是我市最大的制约因素。今年将复垦土地5400亩,其中3000多亩用于产业发展。四是加大改革力度。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界首是土地审批权下放试点市,是皖北唯一一个承接安徽省审批权下放的县级市。在带方案出让土地的工业项目方面,审批时间由264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在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方面,审批时间由国务院要求的120个工作日压减到了40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材料由261件压减到了17件。实现“一证到手,六证齐发”,率先在阜阳市实现“拿地即开工”。界首各科技园环保设施完善、产业链条完整,有企业上马后所需充足的环境容量。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年度考核居阜阳市首位、全省位次靠前。2023年1季度考评居阜阳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