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区是1996年地改市时成立的,是阜阳市的中心区、主城区,也是阜阳的老城区和未来城市发展拓展区,有城有乡,城乡互融,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2022年末户籍人口90.55万人,辖14个乡镇街道,172个村(居、社区)。2022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夺取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凝心聚力强产业、优结构。聚焦三产“锻长补短”、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一产“两强一增”,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426户,同比增长40.6%;新增“四上企业”134家,累计在库344家、增长53.8%。一是服务业企稳回暖。深入实施“主攻三产”三年行动计划,扎实开展“总部楼宇引育、消费挖潜升级、传统企业增效”三大行动。新增运营楼宇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特色街区和酒店42.6万平方米、物流产业园21万平方米。阜阳农产品物流中心获批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阜阳软件产业园正式开园,已签约入驻猪八戒网、河姆渡、网新高科等60家企业,营销收入超5000万元。广发证券阜阳营业部开业运营。置地、丽丰等商务楼宇已入驻企业200余家。双清湾水街、保利清河宋街、U悦青年·潮玩运动等特色街区陆续开街,进驻市场主体160余家。万达、吾悦、商厦时代广场及周边商业业态多点开花,集群集聚效应初步形成。新增外贸备案企业21家,实现进出口总额7000万美元。新增营收超千万元电商(直播)企业4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个,“颍州云谷”入驻电商企业14家,电子商务零售总额28亿元。阜阳尧泰汉海海洋公园成功创建3A级景区。二是二产向新而生。苏阜合作园区落地颍州,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正式开启苏阜“十年之约”。颍州经济开发区调区总规编制完成,环评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三塔、三合、九龙三个乡镇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实现产值27.3亿元。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完成城投、金能审计和主体信用2A评级,新增注册资本金4.6亿元。开展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加大“13581”龙头企业培育,完成亩均效益评价45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加快绿色食品、智能家居、纺织服饰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新增“皖企登云”企业9家、数字化改造5家。康桥环保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三品”战略,培育安徽工业精品2个。新增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1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同比增长25%。新增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7家,中铁上海局、中建八局等一批“中字头”央企陆续落地颍州,建筑业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总量全市第一。三是农业稳中增效。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21.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74万亩,总产32.6万吨,实现“十九连丰”。“六化”推进品牌小麦种植34万亩,小田变大田3.6万亩。实施农业生产全程“大托管”46.6万亩。围绕“品牌粮、蔬菜、花卉、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五大产业联合体建设,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23个。新增家庭农场67家、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2家。“颍州恋思萝卜”“颍州生姜”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完成粮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六大森林”行动,新增人工造林1023亩。
二、全力以赴抓招引、优服务。牢固树立“招商第一、项目为王”理念,落实“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打造“‘州’到服务”营商环境品牌,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召开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会商会90场、会商项目151个、解决问题169个。省、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4.7亿元、264.2亿元。全省集中开工动员项目13个。农村供水保障规划项目、九龙农产品加工园科技孵化中心等加快建设。申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2个,总投资7.6亿元;实施专项债项目11个,完成投资12.6亿元。二是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组建现代金融等八大产业链专班,坚持顶格推动、专班推进、部门协同,深入开展以商招商、商协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招引生产性服务业项目20个、落地运营11个,爱普华顿安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京盈科(阜阳)律师事务所、京东五星电器旗舰店、同庆楼皖北宴会中心等落户颍州。签约浙大网新阜阳数字物流产业园、开物数智工业互联网等亿元以上项目37个,开工23个、投产18个。全年利用省外资金86亿元,新入省库项目14个。三是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认真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一日办结”。大力实施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十项制度”,推行涉企事项“帮办代办”“局长陪您办”服务,为企业、群众办理事项2397件。常态开展“助力企业解难题”集中办公,建立企业诉求线上线下“一口”收办闭环体系,解决问题3171个。持续推广“阜阳金服”平台,注册企业1.8万家,授信72.1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974户、10.8亿元,减免房租325.4万元。
三、统筹兼顾补短板、提品质。坚持城建“为民、利民、惠民、靠民”理念,开展城建领域重点工作集中攻坚,让城乡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组织建设用地报批28宗、6638.3亩,供应土地39宗、2103.7亩,保障了阜阳理工学院二期、市植物园东园、华佗(驿堂)变电站等重点项目用地。建设5G基站508座。霞光大道下穿隧道、一道河路下穿京九铁路顺利通车,汇新路、中清河西路等“断头路”成功打通,市老年大学、机场二期扩建顺利实施。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616套,开工率85.7%。集中攻坚、扎实推进“难安置”专项治理,莲花路、职教园(二期)、瑞和家园、康居苑等10个安置区15490套、145.3万平方米相继建成交付,完成分配10545套、104.8万平方米。创新安置方式,采取房票安置1957户、24.6万平方米。完成群众安置房转移登记并办证2.58万套。发放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894户、公租房补贴196户。二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创建,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深化。加快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肿瘤医院家属院、金地小区等老旧小区61个。新增机动车位580个。新建提升垃圾分类点44个、公厕8座。“智慧城管”平台基本实现市容环卫、秸秆禁烧、违建防控的实时监控监管,办理案件18.7万件。我区首创的铁皮房(棚)“拆、改、留”机制在全市推广。自建房专项整治扎实推进,排查整改隐患1254处。阜阳机场扩建工程即将竣工,徐淮阜高速、阜阳创新馆、建筑业总部大厦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开放运营。三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突出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序时完成第三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扎实推进“1+1+N”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全区PM2.5年均浓度40.6微克/立方米,优良级别天数比例达到74.1%,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地表水总体水质状况保持稳定,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建成河长制主题公园2座,七渔河获评省级幸福河。四是美好乡村更加靓丽。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乡村振兴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考核连续七年获评全省“优秀”等次。投入资金2214.6万元,巩固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成效。采取“四个相结合”做实水利大循环文章,新增种养殖水面6500亩,有效提升灌溉和除涝功能土地5.2万亩。“三变”改革村占比超过80%,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25个,三星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入选省级农村“三变”改革典型示范村。获评“四好农村路”市级示范区。
四、笃行不怠增福祉、促均衡。围绕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一是公共服务更有温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所、中小学64所,新增学位6160个。全面落实“双减”工作。在稳妥全面推进小学集团化办学的基础上,今年又强力推进阜阳师范大学附中、阜阳实验中学、阜阳市第十五中学等中学集团化办学,让更多的颍州孩子享受到更优质教育。2021年度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获省优秀等次。实施区域医疗水平提升行动,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4.55人、床位数达13.4张。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市妇女儿童医院与省立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在全省率先实现慢特病申报自助办理,建成医保服务站12个。在全市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新增床位100张,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108个,获评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新增托育服务托位976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投入运行“五有”城市阅读空间9个。二是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大力实施省、市10项暖民心行动和“20+10”民生实事,民生类财政支出40.2亿元。举办“2+N”等各类招聘会148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596人,新增实名制就业6512人、技能人才2527人。在全市率先试点“三公里”就业圈、建成充分就业社区34个。认真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发放各类保障金1.46亿元,36301名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发放城乡居民养老金9.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9万人。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新建配水管道122公里,实现饮用水水源替换3.59万人。三是社会治理更富成效。“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全省推广,打造“颍姐”“向日葵”等多元调解特色品牌。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四项机制”,完善首接首办负责、立体多元化解等11项制度,化解中联办交办积案192件、“解民忧清积案”105件。省信联办挂牌督办信访重点县区顺利摘牌。深入开展平安颍州建设,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初步建成。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防范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畅通农民工网上维权渠道,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创新根治欠薪工作机制,全国现场会在我区召开。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设立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平台,1788家入网实体店实现食品食安封签全覆盖。三星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大许村、五坑村、时庙村被命名为第九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乡镇司法所获评“2022年安徽省示范司法所”。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科协、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地方志、档案、红十字会等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