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为世重 寿以人尊
——耄耋老人王习之义诊行善30载
文图/王军 王晖
“王叔,俺这没啥大毛病吧?”望着低头开方子的仁慈老人王习之,马大婶有些担忧地询问自己的病情。递过方子给马大婶后,老人微微一笑,“没事,你是心情焦虑喔,加之天气闷热造成的,按方子服药,注意休息,几天就好了……”
7月22日,星期六,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十里铺镇洄溜古集一户普通民宅里,挤满着寻医问药的群众。
只开方不卖药 老人胸盈仁心仁术
洄溜古集是87岁的老中医王习之出生和成长的家,每到双休日,他就从城里回到这30多里外的农村住两天,为乡亲们把脉问诊、开方祛病。不仅如此,一年365天里,从周一到周五,王习之则在位于阜阳市颍州区奎星社区文德路口的家中悬壶济世,同样是只开药方、不卖药、不收钱。
退休30多年来,王习之老人发挥着中医仁术,常年往返于两地义诊,默默无闻做好事不图名、不图利,已经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在老人看来,利用专长和手艺为大家开个方子、解除病痛,既给病人减轻了负担,又使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可谓“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王习之工作期间就是皖北地区知名中医,既擅长攻克疑难杂症,又热情耐心服务病人。在那经济困难的年代,很多病人是来自阜阳周边县区百十里外的农民,他经常掏出工资帮助困难病人,是群众口口相传的“德医双馨”式好医生。退休后的王习之退而不休,在家开方助人。因为他医术声名远扬,因为皖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滞后,更因为他细心为婴幼儿诊疗,每个方子都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
30多年来,不管是他城中的小院内,还是农村的老宅里,每天前来寻医问药和求助的群众络绎不绝。如今前来问医的病人,不仅仅是本城和本地人,还有很多人从河南、山东、江西和江浙等周边省市慕名而来,甚至更远者有来自新疆和内蒙的病人。不管哪里来的病人,王习之老人总急病人之急、想病人所想,从不打破“只开方、不卖药、不收钱”的“铁规矩”,也不收受病人赠送的礼物,以致于老人的两个诊室里的锦旗多得无法悬挂,码放得一摞一摞的。因为疫情影响和外地病人需求,他又学会了远程诊疗和网上开药方等新手段。
特殊时代经历 少年怀救苦之心
王习之1936年出生在皖北农村,在那兵荒马乱的时代,父亲行医乡间,常施良药以救治贫穷众生于病苦,是当地有名的“救命菩萨”。王习之自幼耳濡目染,他一面念私塾断文识字,一面在药房抄金方、尝百草……在父亲的熏陶中体恤百姓,勤学善悟,渐渐成长为乡亲们信赖的“小郎中”。1956年,王习之被吸收为生产队卫生员给村民看病,两年后进入公社卫生院工作,尔后又在农村当赤脚医生。他天天走村串户,行医乡间,访病问寒,处处为乡亲们着想,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帮助病痛群众。1969年,王习之正式进入当时的阜阳县中医院工作,成为一名全科医生。
少年时代的王习之,父亲对他的谆谆教导是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没有一句豪言,不图一丝名利,从事中医事业至今,王习之为病人医治尽心尽责,留下不少难忘的记忆。
在王习之的从医生涯里,印象最深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一些事。那时候,虽然人们都很困难,但大家团结互助的氛围非常好。1972年的寒冬里,一位阜南县农村汉子用平板车拉着患病妻子,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走了60多里路,来到阜阳县中医院求医已是傍晚,医院下班了,眼看无处可去,王习之发现后,问了病人情况,将两人留在自己办公室里度夜,他立即跑回家给病人做了一锅热饭送到医院里。第二天,他为病人诊断后,又掏出5块钱悄悄地塞进男人手里,交待要妻子增加营养,那时的5元钱可是可观的数额。
还是那年的春节前夕,从利辛县来一位老农求医,一再恳请开些便宜的药物,王习之一口应允。让老农想不到的是,在去药房取药时,王医生已经垫付了全部医药费四块五毛四。
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故事,在那个年代里是很多医生经常做的好事。那时,一个医生的工资只有十几、二十元,王习之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每一分钱,帮助付不起药费的病人垫资,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次。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人们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改善后,还经常有人从很远的农村来到阜阳城寻找王习之医生,要求归还欠下的医药费……
大医精诚为人民 厚德至善爱苍生
1989年,王习之因病退休,病愈后,他不忍赋闲在家,就重拾本业,在家里开设了个人诊所帮街坊免费坐诊。
“俺们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来找王叔给看看,从来没收过一分钱!”提起王习之,小区里的穆善玲大姐满口都是赞誉。穆大姐说,她就是王医生看着长大的,在她记忆里,上起爷奶父母,下至子女儿孙,有啥毛病就找王医生,“不光是医术精湛,王叔的医德医风更是没得说!开方子不收钱不说,还尽可能地开便宜实用的药物,从不让病人花冤枉钱……”
多年来,王习之老人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除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他的退休金大多用于做公益慈善活动和帮助困难群众。阜阳地处黄淮海平原腹地,易生旱涝灾害,他慷慨解囊,积极捐款捐物,主动参加灾区义诊,指导群众防病抗疫。1991年,淮河流域暴发特大洪水,王习之向颍上县杨湖镇灾民捐献1000多元药物。2020年7月20日,“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开闸蓄洪;7月21日,王习之通过阜阳市慈善总会捐赠价值2万的雨衣、铁锹、药品等抗洪救灾物资。2019年9月,他将积攒下的5万元捐赠给社区建设“慈善超市”帮助困难群众。
三年疫情中,他不顾80多岁的身体,每天坚持为周围群众解答疑难,用中医的理念和实践帮助社区群众稳定心绪;他买来中药材,配成饮剂分给社区居民指导防病抗疫,他又让家人熬制中药汤剂分给左邻右舍治病抗病增强免疫力。
乡村振兴,家乡建设,也是王习之老人心心念念的牵挂。2016年,家乡洄溜集传承文化兴建古集镇,得知这一消息,他把多年省吃俭用的28万元现金悉数捐出建设古集牌坊,为家乡振兴复原成一处历史景点。王习之每周回乡义诊,总忘不了给镇上的敬老院送医送药,给那里的孤寡老人添置衣物、改善生活,先后给敬老院捐款捐物10万多元。
“我也没什么能耐,就想着趁精神还好的时候,能给大伙做点事。能做的,就尽力……”这朴实无华的言语是王习之老人的肺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