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像章、治淮模范奖章、奖状、邮票、粮票,还有纪念册、书籍、木帆船货票存根、淮河流域治理示意图……”近日,在阜南红色记忆展览馆里,馆长张玉涛饶有兴趣地向记者介绍他收藏的治淮纪念品。
今年50岁的张玉涛是阜南县龙王乡农民,多年来共收藏了上万件红色藏品,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去年在地城镇枫柏岗荷花景区创办了阜南县红色记忆展览馆。最近,他将收藏的40余件与治淮有关的物品放在馆内展出。
一位农民的治淮情结
阜南地处淮河中游,每当淮河出现洪涝灾害,便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王家坝闸更是被称为淮河上的“定盘星”。1951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出“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第一次大规模治淮高潮。从1953年建闸到2020年第16次开闸,王家坝见证了安徽治淮70多年的历史成就。
张玉涛的大伯曾作为民工参加淮河治理工程建设。多年前,年幼的张玉涛经常听大伯讲在治淮工地上的经历:起早贪黑,挖土抬土,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地干。从儿时起,治淮建设便在张玉涛心中打下深深烙印。只要看到与治淮有关联的物品,他都会想尽办法收藏。
长大后,张玉涛外出务工,每到一个城市,首先打听当地的古董市场,高价收集有关淮河治理的藏品。这些年来,他总共收藏了20多个品种40余件与治淮有关的物品。
在这些藏品中,有一枚直径2.5cm、圆形铜鎏金的治淮模范奖章最让他难忘。
那是河南省治淮指挥部颁发的奖章,正面题有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上面三个人像分别是工人、农民、解放军。1996年6月的一天,张玉涛在逛北京潘家园古董市场时,在一个地摊上发现了这枚奖章。不巧的是买家已经交过定金,给多少钱也不卖。
过了一周后,张玉涛又来到潘家园,再次见到了这名摊主,此时那枚奖章已被买走。不甘心的张玉涛和摊主商量:“能不能跟买家讲一下,高价转让给我也行。”他告诉摊主,自己家乡地处淮河,非常希望收集与治淮相关的物品,将来免费展出给家乡人看。多次联系后,张玉涛终于如愿。
让更多人牢记治淮历史
对张玉涛来说,搜集治淮物品的理由很简单——为了让更多人牢记这段历史。
他收藏了一本1952年版的书籍《治淮辉煌成就》,上面记载着治淮工程示意图,目录为淮河流域和治淮工程、从蚌埠到正阳关、参观润河集分水闸、治淮模范剪影等。“看看当时出版的书,就可以想象那个年代,为治理淮河,我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张玉涛说,建国70余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淮河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先后战胜了1954年流域大洪水,1991年、2003年、2007年、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及历次干旱灾害。沿淮地区实现了由“小水大灾”到“大水小灾”的转变,洪水来袭百姓流离失所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
“历史终将过去,但永远不容忘却。”张玉涛说,自己将多年收藏的治淮物品拿出来展出,希望能够让更多人牢记这段历史,尤其是让青少年牢记那个艰辛而不能忘记的年代。